写史其八——反面人物

 

       蒋介石

  8·15可是小日本投降纪念日,提醒同志们不要只记得九一八和七七事变哦。小日本近来动作频频,气焰嚣张,所以这个特殊的日子应该被更多的国人铭记并利用起来。在这里也为被世人诟病唾骂最多并曾与小日本深度交手的两位奸雄辩白,同时希望借此砥砺同胞的民族情感

  教科书上的蒋介石是一个镇压革命的刽子手,是一个消极抗战的独夫民贼。而《金陵春梦》和《侍卫官杂记》则把蒋介石说成是大笨猪、大恶魔,就连他的出身都被革命成了“郑三发子”,事实上呢?

庐山谈话

庐山谈话

       蒋介石自幼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民族意识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国人,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每天的日记的开头首行都写有“雪耻”二字,以此作为警惕,不忘国耻。从他的日记和庐山谈话中可以窥见一斑:

电令宋哲元

电令宋哲元

  “我们固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政府对卢沟桥事件,已确定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庐山谈话。

  而余所恃者在我一己之良心与人格,以及革命精神与主义而已。是故余志已决,如果倭寇逼我政府至于绝境,迫我民族至无独立生存之余地,则成败利钝自不暇顾,只有挺然奋起,与之决一死战,恃我一己之牺牲,以表示我国家之人格,以发扬民族之精神。——《蒋介石日记》

  现代很多学者认为,没有32至37这五年的时间转移重工业体系和战略物资,如果抗战在32年就全面爆发的话,中国已经沦亡了;如果能再等上几年,等日美矛盾激化后再实施全面抗战,或许中国军民的伤亡将会小很多。因为抗战最终取得胜利,所以此类话题不会被深入地探讨,而且历史也没有如果。

  既然阶级矛盾要让位于民族矛盾,那么民族英雄的光芒理所当然要盖过阶级斗争英雄,不然免不了被后人冠以“窝里横”的雅号!如果因为政治立场的原因而把人物脸谱神化或者妖魔化,把人物的历史功绩一笔抹杀,那都是对历史极度不负责的。而且,由于神魔与常人拉开了距离,不易获得人们的审美认同。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蒋介石有两大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坚定不移地领导了北伐战争;坚定不移地领导了抗日战争!

       教科书记载的历史是经过政治审查的历史,所以大部分人提起抗日战争只知道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只知道平型关和台儿庄。像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包括远征缅甸…,哪一次不规模空前?哪一次不是惨烈无比?歼敌十余万的四次长沙会战在教科书中只字未提,而毙敌1000的平型关“大捷”却被吹得神乎其神,怎么看都觉得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味,可是,和XXX并肩作战的都是华夏儿女啊,在面对穷凶极恶的倭寇时,同胞能算他人么?长同胞的志气就那么的艰难么?正因为XXX不重视自己宝贵的民族财富,小鬼子才敢肆无忌惮地篡改侵华史。

  鲁迅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真实教科书是用碳墨印刷的,而抗战史是由三千万中国军民的鲜血谱写的,其中国民党军队牺牲322万。数千万军民的牺牲不是为了国民党,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假若一提到国军抗战就用大溃败,就用丧权辱国来概述,试问如何对得起长埋地下的三百万将士英灵。

  任何抹杀国军抗日功绩的,都是对历史民族的犯罪! 值得庆幸的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刻,胡总书记肯定了国民党抗战历史地位,也算是给将士亡灵些许的慰藉吧。

袁世凯

  我一直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一说法存有疑虑,以当时袁世凯所统领的北洋六镇的实力,先用武力消灭南方革命党,然后调转枪头把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也给灭掉,并不是件很难做到的事。而且,据史料确切记载,当时孙中山的南京政府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内部意见不统一;政府得不到各国的承认;穷得国库里只剩下一枚银元。连孙中山本人都巴不得早点将烂摊子推给袁世凯,所以,中间不存在任何窃取和抢夺的因素。

       袁世凯称帝固然源自他的狼子野心,但更多的是受到长子袁克定的蛊惑,受到算命先生所说:“袁家男丁都活不过60岁”的影响,希望通过神授的皇权去改变这一命数。

  被世人诟病的二十一条,实际只签了十二条。也不像教科书所说那样,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是为了换取日本对洪宪帝制的支持,相反,洪宪帝制之所以迅速倒台,日本从中破坏是很重要的因素。在21条交涉过程中,袁世凯尽心尽力,努力减少损失;被迫签字后,布置官员拖延抵制,使它成为废纸。胡适称《二十一条》的谈判是弱国外交的胜利:“吾国此次对日交涉,可谓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挠,能柔也能刚,此乃历来外交史所未见”。

  这是袁世凯在被迫签订《二十一条》后的内阁讲话:www.lishaowen.net

  此次日人乘欧战方殷,欺我国积弱之时,提出苛酷条款。经外部与日使交涉,历时三月有余,会议至二十余次,始终委曲求全,冀达和平解决之目的。但日本不谅,强词夺理,终以最后通牒,迫我承认。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英朱使(英国公使朱尔典)关切中国,情殊可感,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使何等痛心!何等耻辱!无敌国外患国恒亡,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则朱使所谓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时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之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於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我负国民付托之重,决不为亡国之民。但国之兴,诸君与有责,国之亡,诸君亦与有责也。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曾在朝鲜半岛动作频繁,企图让朝鲜脱离清政府的统治,结果被袁世凯用强硬的手腕粉碎了。日本学者佐藤铁治郎认为,如果不是日本在朝鲜行动受阻,甲午海战将提前11年爆发。

  我想,能爬上这么高的位置,那都不是简单的人,都有很重的民族情结,都有几斤硬骨头。因为按照封建统治者的用人标准,才能是一方面,你只有表现出你的忠义才能获得信任,进而被提拔被委以重任。然后用忠义勉励部下,才有忠实的追随者,才有可能扩充势力和影响。所以袁世凯为了避免被人议论自己吃里扒外,在催逼清帝退位时都是暗示北洋将领出面,自己在一旁做老好人。

  学老马的哲学,最根本的精神是唯物论和两面观,结果用起来的时候却有失偏颇。而把有失偏颇的观念灌输到下一代,不但对前人不敬,对后人更是不负责。历史不是文学,是容不得任意想象和虚构的。英雄、伟人,有他难以启齿的不光彩的一面,反派也有他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往往触及人性最深层的一面。我想,这就是辩证,这就是真实。如同纯净水中含有微量的矿物质,空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反而使人物形象变得大气、丰满!我一直认为,利益和斗争是绝对的,而立场是相对的。你控制了宣传机器,你就是英雄就是伟人,结果你没有,所以你只能做奸雄,做大魔头大反派,遭受一代又一代人的非议!

  做学问应当以经注经,以史论史,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立场,才能避免有失公允。学者向继东说:任何历史都是片面的。关键是我们要学会从片面中感知全面,对历史历史人物保持一种温情和敬意,并且要有个基本的底线,即使不能全说真话,但决不说没有根据的假话

  我对自己曾受到中学教科书歪曲的历史教育感到难过,但这不是我的错,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更要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寻求历史的正义,不再迷信教科书。当然,要为历史人物翻案是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但这是一生的信仰!

附:去年翻·墙(由于天···朝的网络把它屏蔽了,必须翻·墙才能看到)下载了一部42集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

最好抗战历史记录片,大量珍贵真实史料,采访多位当年战争亲历者和指挥官,

采访孙元良

采访孙元良

采访薛岳

  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际等方面全景回顾浴血抗战。从战争的历史渊源,到历次重大战役,片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中华民族悲壮的一页。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为何数日后负荆请罪?凇沪大战,南京保卫战,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血战昆仑关…………真实的史料,揭示被掩盖半个世纪的历史真颜。本人保证绝不会出现裸女向八路敬礼和徒手撕裂鬼子这样的画面。如果有同志需要的话定当免费奉送!

欢迎转载,请注明转自:李少文的个人博客
本文链接: 写史其八——反面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