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我们

 

       80后是背负了太多的一代,是沉重的一代,是多愁善感的一代!这和林语堂博士的早秋精神颇为相近: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我想,正因为回溯与张望的并存才使得人心变得不宁静,踮起脚左顾右盼,忐忑不安。试想想,换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或满头银发的老人,只有憧憬或者只有回忆,那么思想是不是变得很单纯呢?

80后的我们

80后的我们

       80后的理想由少年时的五彩斑斓统一变成了买房,换而言之就是哈利个赚钱,但我始终认为“理想”并不仅限于诗人或者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人去吟唱去讴歌的,它本身是一种力量和热情,使你为它赔上时间和金钱在所不惜。
       人的一生不但是奋斗的一生,也是不断的迷茫,不断地战胜自我的一生。曾在《一段对白》上说:每个人身上,每个家庭大到每个社会中都有魔鬼梅菲斯特的身影,只要主体还存活着,斗争必然延续!在个人身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家庭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社会上更加:各种各样诸如教育落后、社会犯罪、民族性格的劣根和痼疾等等。这就是一个不断斗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过程。www.lishaowen.net
       其实话说回来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别人而活,在工作上得兢兢业业,俯首帖耳,为车房奋斗。结婚生子后又为家庭为子女做牛做马。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我还年轻的很,我并不是不愿意去背负一些责任,只是不能让这些念头时刻萦绕在脑海。在变成牛或狗之前我还是更愿意认真地做一回人的——活着就应该积极地活着,明白地活着,强硬地活着,有侵略性地活着,没有什么跨越不了!网络上经常会转载一些名人语录,但这只能解表,成熟而中肯的认知靠的是自身的经历而不是他人的感言。而且每个人对自己的痛苦都有免疫力,当对方向你倾诉他(她)不幸的经历时,第一时间你肯定是表示同情并给予对方安慰的。私下里或者潜意识里却庆幸这种事情没在自己身上发生,人天性如此——并不讨厌悲剧,只怕串演悲角;并不在乎下雨,只在乎走一条泥泞的路。每个人都有他(她)辛酸的一面,只是有的人表达了出来而大部分人是善于伪装而已。
       罗兰说:强调快乐足可使快乐抵过愁苦,而欣赏愁苦正是艺术的所由生。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那是忧国忧民,可称之为艺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果达不到这个高度,还是不要那么的忧愁幽思吧!那将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

欢迎转载,请注明转自:李少文的个人博客
本文链接: 80后的我们

更多

共 1 条评论

  • avatar2013-04-08 星期一 下午 23:16
    #1 死性不改 — 烧饼的后花园 回应

    […]   螳臂当车,蝼蚁撼山…,代表了不识时务,在多数人眼里这是愚不可及的举动。但换个角度:至少他敢于直面不可一世的所谓的强者,他具备这份胆魄。多少年来孜孜以求的不正是那种偏执吗?当被现实的残酷击得头破血流时,不是下意识地在享受那点苦痛和失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