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与世故

 

  平日里上网逛空间逛博客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灰色调的日志和博文,像《慢慢才知道》、《这一年,我变了》…,这样的伤感语录网络上到处泛滥。

manman

这一年

这一年

         泛滥的就不是持久的,不值得提倡。活着没那么多现实,没有那么多无奈,人的思想不应该在这个世界停驻,不应该在这样的语录里边沉浸!写的人还自以为很有深度,其实那是毒药,教人冷漠世故,教人不思进取,还时不时弄一些华丽或忧伤的辞藻,其实跟学问一点都不沾边!它们无非在表述同一个主题:任何感情都靠不住,可以倚靠的只有父母和自己。这些思想都是不健康的,和发牢骚一个性质,前者是消极,后者是偏激,无法给人传递向上的精神。而且并不是你认同了这些语录后就会变得坚强,就像你会背诵李白诗文全集你也不可能成为李白,这是一个道理。我总觉得坚强的人始终会坚强,不坚强的人用再狠再冷的话语刺激他的神经也是白搭。很多坚强都是表面的,伪装的,不肯放下架子而已。

  社会越乱人心则越现实,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任度也降至很低的水准,而人和动物一样,天性有一种求生和自我保护的本能,保护好自己之后别人的事情就理不了那么多了。所以,不要希望人类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像圣人一样肯舍己为人的,不要这样希望。你必须承认,人人都有点自私,甚至是很自私的,人的善意是有限度的;仁爱是有条件的;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需要彼此在利益上着眼的。别人有别人的苦乐,有工作和生活上的负担,要分心去应对各种琐事。你应该放开对别人的企求,反过来要求自己,要自己坚强、勇敢、刻苦、努力。力求充实,使自己精神有寄托,学识有进境!使自己发出光和热,去温暖冷酷的人间,以强悍的姿态形成人生的浮雕!

  多一份世故,则少一份热情;多一份天真,则少一份冷漠。这永远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命题,很难说是天真好还是世故好。当拿起自己童年时候的照片,你感叹韶华易逝,感叹青春不再,那双眼睛曾经那么清澈烂漫,可是不知从哪个节点开始变得更有“深度”了,让人捉摸不透的眼神里藏着一层层难言的生存经验,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阅历或者历练吧。其实,我更愿意相信,没人愿意和老于世故的人交朋友,而更喜欢与那些天真率直,心里藏不住事的人建立长久的友情。老余也说,今后遇到那些对人世间的一切知道得太多的人,不要全然信赖。所以,为了活得轻快,为了能交到知心朋友,别羡慕那些万金油似的市井之徒,别再把城府往下挖了。www.lishaowen.net

  人生总要经历悲怆,才能激发重建的勇气,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往的创伤还可以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不必用一层层铁皮把自己包裹起来。当爱情被现实击打得支离破碎时,依然对下一段感情真诚地付出;被友情抛弃后依然对每位朋友掏心掏肺……。负面的人生经验不是给心灵贴保护膜的,而是给人们积蓄正能量的,让人永葆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罗兰说:为了使人生不至于真的幻灭而成为冷寂的虚空,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故意不去看破的执迷,这就是认真。所以,有的东西还是甭去参破的好,这也是郑燮说“难得糊涂”的道理。多保留一份天真和执迷,让自己对世间多一些信心,让世间多一些蓬勃向上的能量。而不是用厚厚的铠甲把自个儿包裹起来。而且,你真就能看破么?或者,假设你看破红尘,参透世情,接下来又该去干些什么呢?是归隐山林与世隔绝?遁入空门参悟大道?还是与红尘决别?

欢迎转载,请注明转自:李少文的个人博客
本文链接: 天真与世故

更多